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山东省疾控支招新冠防控公共场合打喷嚏、咳嗽的正确姿势,和新冠期间洗手分几步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帮助。
陈晓莉编辑
COVID-19相关风险仍然存在,预防工作不容忽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有效预防COVID-19,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结合当前COVID-19病Omicron变种的传播特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全社会发出十项倡议,“预防COVID-19,成为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人”。
15日下午,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研究所所长王连森讲解了如何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减少聚集。
1.COVID-19疫情期间,为什么要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都是通过飞沫传播的。研究表明,正常人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直径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很快近距离沉降。最大传输距离一般在1米左右。如果社交距离比较近,就有可能吸入含有病的飞沫,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建议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研究表明,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可以将COVID-19传播的风险降低82%。
当然,1米的社交距离并不是绝对安全的。研究证明,在电梯、公共交通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含有病的飞沫可以传播到更远的距离。因此,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远,风险就越低。
2.正确姿势减少聚集
1、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良的地方;如果必须去的话,尽量减少在封闭场所的停留时间。如果外出购物,尽量提前列出清单,到达后迅速取货,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2.尽量远离有发热、咳嗽症状的人。
3、不组织、参加聚集性活动。
4、尽量减少聚餐频率和参加人数,尽量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聚集。晚餐聚会时,建议实行分餐,使用公用勺子和公筷,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话。
5、购物或取货应错时、同时进行,以免聚集。
3.保持健康公共礼仪的正确姿势
1、排队时不要插队,并保证前后距离不小于1米。
2、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在家尽量不要外出,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对症治疗;如确需外出就医,必须提前报告,并在整个就医过程中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医院。工具。
3.出席活动时,会见他人时尽量避免握手。
4、随身携带纸巾,咳嗽、打喷嚏时采取必要的遮挡措施。
5.不要随地吐痰。吐痰应吐到纸巾或纸袋中,然后扔进垃圾桶;如果没有带纸巾,应将痰吐到痰盂或一次性纸杯中,以便集中清洁和消。
6.不要随地大小便或乱扔垃圾。
7、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交流时轻声细语。
8、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最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
9、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少说话,切记不要摘下口罩。
10在公共场所始终佩戴口罩。
4.咳嗽、打喷嚏的正确姿势
1.随身携带纸巾/手帕。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双手握住纸巾/手帕遮住口鼻。避免用手捂住口鼻,以免细菌污染双手。
2、如果暂时找不到手帕或纸巾,紧急情况下可以用肘部或衣服捂住口鼻。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开心地打喷嚏,还能挡住喷到手肘或衣服上的飞沫。这两个部位不再可能与其他公共物品接触,可以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
3、用过的纸巾不要随便扔掉,而是扔进垃圾桶。
4.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清洁双手。
5、在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缓解前,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请戴上口罩。最好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同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说话不要太大声,以免“吐得到处都是”。
本篇文章讲解关于山东省疾控支招新冠防控公共场合打喷嚏、咳嗽的正确姿势和新冠期间洗手分几步的这类内容,希望能帮助到诸位网友。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