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遗嘱,疫情期间的遗嘱

想知道关于抗疫情遗嘱和疫情期间的遗嘱的相关题,你想知道那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近日,中国遗嘱数据库发布

《中国遗嘱数据库白皮书》

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证实

“遗嘱书写者”日趋年轻化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中国遗嘱数据库最年轻立遗嘱人年仅17岁

这意味着2000年出生的人已经开始立遗嘱了。

年轻人的遗嘱资产类型也比老年人更加多样化,支付宝、微信、QQ账号、各种账号等虚拟资产非常常见。

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遗嘱图书馆推出“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年轻人也是该功能的主要用户。

2020年,中国遗嘱数据库提交微信遗嘱近7万份。在微信立遗嘱的用户中,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有387人,其次是20岁以下的274人。

数据显示,去年2月至3月,疫情最严重时,全国人民留下的“微信遗嘱”最多,最高峰时,每天收到上千条“微信遗嘱”。

年轻人留下的微信遗书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人向现在或以前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感受,有些人向最好的朋友倾诉,有些人向父母倾诉。

征得网友同意,小编摘录了部分内容。

“请不要给我穿布衣服。就我每天穿的普通衣服。没有五颜六色的颜料,只是淡妆。请用我最喜欢的杨树林口红。”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我们都要一起勇敢地面对。妈妈爱你。我所有的现金卡都在我的深棕色手柄包和驾照里。它在你的卡夹里。大部分密码都是你的。”农历生日。””

这样的“微信遗嘱”

有法律效力吗?

我们来听听律师的解

“微信遗嘱”不具有法律效力

上海律师事务所和小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解释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可以订立处分个人财产的遗嘱,并依照本法的规定指定遗嘱执行人。我可以做吧。”

显然,遗嘱必须根据民法制定。《民法典》明确列出了遗嘱的有效形式,包括手写遗嘱、书面遗嘱、音像遗嘱、口头遗嘱、打印遗嘱和公证遗嘱。

事实上,判断遗嘱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立遗嘱人是否表达了真实意思表示,而遗嘱必须符合形式要求才合法有效。例如,除亲笔签名遗嘱和公证遗嘱外,其他形式的遗嘱均需要两名或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在场才有效。

微信等新型网络电子手段只是沟通手段,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电子邮件等新业态立遗嘱,即使是遗嘱人真实的遗嘱表达,也是法律禁止的,不符合形式规定。中规定的要求从法律角度来说是无效的。

当然,如果确认微信遗嘱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并且所有继承人均无异议,则可以按照微信遗嘱的内容进行继承。

但只要继承人提出异议并向法院提起上诉,仅凭“微信遗嘱”格式并不受法律认可,相应的内容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目前相应的继承财产将不具有法律效力。受合法继承。

“电子遗嘱”可以作为补充。

上海中夏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晓茂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遗嘱”在现阶段或中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判定为法律遗嘱,但可以作为法律遗嘱的补充形式。意图。

《民法典》没有规定遗嘱只能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遗嘱的效力,鼓励当事人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形成一致的遗嘱。

你怎么认为?

年轻人喜欢写遗嘱吗?

我们的留言区欢迎您的讨论。


关于抗疫情遗嘱和疫情期间的遗嘱的话题,诸位还有哪里不了解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