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对于网上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和大雨悲伤的夜歌词这样的题,大家的关注度都很高,小编为你整理了知识点。

当洪水席卷大地时,总有坚实的臂膀托起生命之舟。

当泥石掩埋良田时,总有勤劳的双手培育新的希望。

2023年夏天,面对影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的特大洪涝灾害,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为保卫祖国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前行!他们的意志坚如钢铁,坚不可摧!

牢记使命、责任担当,义无反顾

“我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党员!”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救援指挥学院副教授唐华清几句话安抚了躁动的车厢里的大家。

7月30日,K396次、Z180次、K1178次列车在北京门头沟山区被困。大约2,700名乘客被困在车内,没有水或食物。

很快,一个7人的临时党支部迅速成立,负责协调粮食供应、解决车厢污水题。

7月31日晚,一列载有6000块面包、八宝粥等救灾物资的运输列车因线路损坏严重受阻。

8月1日上午,经过近4个小时的步行,这些物资被党突击队抬上了马车。随后,数百名救援人员步行赶到。

“我们一定会救出大家的!”员们响亮地承诺。

“赶紧疏散情况危急的乘客!”救援工作没有停止。

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附近一段被封锁的铁路线上,中铁六局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路轨杂物,全力恢复交通。新华社编辑鞠焕宗摄

铁路部门分批组织数百名救援人员,源源不断运送生活物资;武警官兵徒步挺进落坡岭、安家庄火车站;四架运输直升机将救援物资投放到永定河河床上,三名列车员在河堤上绑着绳子收集物资……

三天三夜,所有乘客均安全疏散。

8月2日,Z180次列车上被困乘客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官兵的帮助下步行至换乘车。新华社编辑王彦刚摄

“我有点害怕,”列车长崔璐坦言,“但看到乘客们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

谁不畏天灾,谁不凡人,但灾难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

8月2日,被困火车乘客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步行赶往转乘巴士。新华社编辑张晨林摄

“全体党员干部已进入战斗模式!”

7月29日下午,暴雨袭来,房山区周口店镇篁园寺村第一村书记刘静向“两委”干部和村代表发出紧急动员。

与时间赛跑,全村158户人家被分成七个自然区,连夜搬迁。7月30日发生山洪时,村里没有人受伤或死亡!

“今晚洪水要来了!”7月31日,天津发布红色预警,永定河洪泛区群众立即转移!

“有人吗?有人吗?”天津武清区黄花店镇邵启地村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村党支部书记寇志明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检查。

到当晚,全村626人全部搬迁,“无一人落下”!

“打开水库东南最低点泄洪!”

8月2日深夜,黑龙江省亚布力镇兴业村水库被洪水淹没。

刚刚在水库南侧奋战了两个小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刚玉杰跳进了挖掘机驾驶室。

一次两次,机械多次掉进沟里,泄洪口终于挖好了!此时,水位距坝顶仅几十厘米……

哪里有战斗,哪里就会有牺牲。当人民需要的时候,每个身影都定格在风雨中,默默发誓,义薄云天。

“我熟悉那里的情况,我这就去!”

“我是包村干部,我得走了!”

短短几秒钟的珍贵影像记录了他们最后的冲锋。

她担忧地看着窗外,踱来踱去,走出了走廊。

他快步走下楼梯,时不时低头查看手机上的防洪信息……

当再次奔赴前线时,队友们默默地将监控冯震的微信置顶。他的微信昵称是“逆行”。

这位“90后”消防员的微信头像是卡通消防员,背景是一面鲜红的国旗。右侧写着“我爱你中国”,左侧写着“生在中国多么幸运”。

信仰中的情感力量转化为无悔无怨;

党旗下庄严誓言铭刻在人民心中——

洪水汹涌,咬牙拎着的沙袋,黑夜中手电筒发出的微弱光芒……

“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在危难时刻,他们选择逆流而上,用生命去守护生命。”

为了保护家乡的长辈,他们战斗不休

经过连日的奋战,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沙窝村党支部书记魏江涛双眼布满血丝,几乎失声。

沙窝村现有1300多人。今年的极端降水,让这里变成了“孤岛”。

“洪水来得如此之快,很多平房都被淹没了,搬到楼里的人都无法动弹。”从8月1日开始,魏江涛带领村干部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地四处移动,将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村里还有70多名无法转移的老人。魏江涛每天都会驾驶冲锋舟给他们运送物资。

“永远不要丢下一个村民!”老百姓在哪里,人就到哪里。

在河北省保定涞水县,县乡干部翻山越岭,与唐家庄村人民一起,在湍急的河面上拉动了一根“生命绳”。48岁的村民徐树宝依靠这根绳子将20多名被困村民救了出来。

党心和人民心是一致的!

扩音器循环播放疏导指令,村干部工作人员入户搬迁村民,乡镇村网格员各司其职……在天津,党员干部竞相当先锋,全面启动网格化管理。

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昼夜轮班巡逻……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基层党组织签署“军令状”,有序转移受灾群众。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战士。

8月3日,衡水市消防救援支队救援人员在涿州市码头镇沙窝村开展救援工作。新华社编辑牟宇摄

在受灾最严重地区,武警官兵争分夺秒深入村庄、社区、工厂等被困群众居住点,挨家挨户开展搜救行动。

很难的一件事,八方支持!

星夜赶来的物资从四面八方赶来,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奔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8月1日至2日,不到24小时,河北涿州小城接到外地手机近17万通,近万人从外省赶赴涿州。根据大数据计算,72小时内就有3万多人从外地赶到这里。

泡在冷水里,奋战了一天的武警战士们吃了几口干粮,继续干活;行进在积水路段时,怀抱婴儿的救援队员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

“我们经历过2021年的大雨,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们不假思索地冲到了这里。”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应急救援斑马队队长刘勇说。

救群众,以肩膀为“梯”;保卫家园,以堤为“床”。

天津市清北区北围城、静海区台头镇近万名抗洪救援人员连续几天几夜不间断工作。发现管道大幅涌动后,副市长朱雷带头搬运沙袋。

“终于熬过去了,村民们都安全了!”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朱雷又去巡堤了。

随着东店蓄滞洪区的启用,天津市西青区新口镇六部村党委书记郝清水每天都带着速效救心丸奔波。

“任务越重,越难失败,全村老少都指望着!”郝清水已经完成了群众的搬迁,赶着运送农资和农具,这几天一直在修复堤坝。

10天时间,600余名干部群众三班倒、24小时奋战,在黑龙江省依兰县红旗养殖场修筑了长达15公里的大坝,为紧邻松花江的近万亩良田筑起了一道道桥梁。江河已安全脱险。

看着村民们的笑脸,导演宋春哲也很欣慰“这里本来是无堤的地区,这条堤承载着我们的汗水,见证着我们的坚持。”

他们团结一致,重建美丽家园

“一……二!一……二!”临近中午,在河北省涿州市吊窝镇西慈村,几名青壮年男子光着上身,拿着水管,泡在积水里,高呼口号。把它举起来,把村庄里的水排干。

“很多人都赶回村里帮忙。”村委会副主任马振伟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

防疫消杀、清淤、恢复交通、供水供电、危房排查……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全力以赴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古村没有地下排水系统。地上排水通道全部被堵塞,热空气中弥漫着淤泥的味道。

大雨过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六里渠村的村民们心急如焚。西城区的救援队出现在这里。

救援队员平均年龄32岁,最小的仅24岁。他们手里拿着铲子、水桶,走进又厚又重的泥浆里,搬石头、清理垃圾、挖沟渠,一寸一寸地清扫,一米一米地前进。

村民们递上水,想名字。年轻人笑着回我们的队伍叫“红墙先锋队”,都是志愿者。

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传递温暖。互相关注、互相帮助,才有希望。

8月6日,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利用索桥营救被困村民。新华社编辑颜林云摄

伴随着嗡嗡的声音,大型排水设备开始工作。看着农田积水加速流失,吉林省舒兰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站副站长李文生懒得擦掉身上的泥水。身体和脸。他带着几个人走进了另一片玉米地。

“李站长差点中暑晕倒。”

“李站长说,农业生产不能耽误,现在要抢水灾粮食。”

……

拯救一片田地,让一个家庭幸福。点亮一盏灯,点亮一个村庄。

8月5日,搜救队在吉林省舒兰市七里乡灾区开展搜救工作。新华社编辑颜林云摄

8月12日,国家电网哈尔滨市依兰县供电分公司红星供电站站长孙鹏带队深入被洪水封堵的黑龙江省依兰县大连河镇丰南村。

如果车辆无法通行,请使用轮渡;如果您无法步行进入,请使用挖掘机。尽管知道会遭遇次生灾害,他们还是下村了;他们冒着被洪水冲毁的危险,更换了沿途所有损坏的电线杆。

“很多灾后重建工作都需要用电,而还有两个村庄还没有能力提供!”孙鹏说着,又上路了。

“淹米能按时填满吗?”

“洪水过后,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给秧苗施肥?”

在黑龙江五昌举办的生产自助线上咨询会上,农业专家的耐心解,让数十名稻农吃了“定心丸”。

8月13日凌晨,五常灾后首列粮食专列出发,690吨五常大米被运往外省。

新的希望在稻田中升起,永恒的力量在黑土中涌动。

无论风雨,他们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鼓舞着奋进。

在北京门头沟,灾民积极应聘保洁、保安、维修、消、疏通等400多个以工代赈岗位,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8月1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受洪水影响无法进行原有工作的群众组成疏浚队,清理医院地下室的淤泥和垃圾。新华社编辑鞠焕宗摄

河北涿州,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4所受灾学校疏通修缮,通宵达旦,力争9月1日如期开学。

8月10日,武警河北总队保定支队战士在涿州中学清理淤泥。新华社编辑朱旭东摄

在吉林舒兰,62个安置点群众陆续返乡,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8月7日,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组织党员突击队在吉林舒兰市七里乡清理路障。新华社

地方党委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参与救灾和重建工作。共青团中央组织19万余支青年突击队,动员234万名青年志愿者参加防洪救灾工作;金融监管总局组织银行机构及时制定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8月15日,累计为16个灾区收到保险理赔145万笔,预付款254亿元。

洪水退去的各个村庄,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为返乡群众送去温暖。

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忠诚的信念。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

文字编辑吴静、陈聪、瞿婷、吴文旭、路畅、马晓成、曹国昌、杨思齐、陈忠浩、齐雷杰、邹尚博

海报设计尹哲伦

协调人高欣欣、曹江涛

关于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和一些关于大雨悲伤的夜歌词这类相关的内容,本篇文章已作了详细的解,希望诸位能喜欢!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